首页
生猪养殖技术
禽类养殖资讯
养殖百科
牛羊养殖资讯
禽类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资讯
鹅链球菌病防治
一、病原。 国外名奈瑟病,病原是链球菌和豆形双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呈单个、成对或短链存在。本菌自然界分布广泛。 二、流行特点。 侵害繁殖的种鹅,主要是公鹅。病公鹅或带菌鹅是传染源,通过配种或呼吸道及皮肤创伤而感染。受污染的饲料和水可间接传播本病。 三、主要症状。 病公鹅充血,泄殖腔粘膜充血、糜烂,在表面形成纤维素性假膜,使和泄殖腔变形、硬化,难以伸出或失去配种能力
禽类养殖技术
2024-12-20
0
鹅裂口线虫病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主要是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以达到消灭虫卵和感染性幼虫的目的。有条件时,应定期对鹅群进行粪检,发现虫卵,及时隔离治疗,杜绝病原传播。如果牧场被病原污染,则应休牧1~1.5个月。不同日龄的鹅应分开饲养,防止交叉感染。 在本病流行的地方,每年要进行两次预防性驱虫,通常在20~30日龄、3~4月龄各1次。驱虫应在隔离鹅舍内进行,投药后的3天内,彻底清除鹅粪,进行生物发酵处理。
禽类养殖技术
2024-12-20
0
鹅裂口线虫病防治
鹅裂口线虫病是寄生于鹅肌胃内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对鹅尤其是幼鹅危害较大,严重感染时,常引起大批死亡,是鹅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也是目前鹅病防治的重点。 1.病原及流行特点。 本病常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于2月龄左右的幼鹅,幼鹅感染后发病较为严重,常引起衰弱死亡。成年鹅感染,多为慢性,一般呈良性经过,成为带虫者,我国不少省市均发生过本病的报道,鹅群的感染率有的可高达96.4%,常呈地方性流行
禽类养殖技术
2024-12-20
0
鹅螺旋体病防治
螺旋体病是由鹅包柔氏螺旋体引起鹅等家禽和野禽的一种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以发热、腹泻,肝、脾肿大,坏死为临床病理特征。本病具有高度的死亡率,病禽发病后引起大批死亡。 螺旋体病发生于世界各地,但以热带和带地区的散养家禽多发。 1.病原及流行特点。 病禽和死禽及其排泄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易感禽与病死禽及其排泄物接触,常容易发生传染,亦可以通过节肢动物和蚊子以及禽螨的叮咬传播疾病
禽类养殖技术
2024-12-20
0
鹅蛋的自然孵化技术
禽类为卵生动物,而自然孵化(抱性)是其繁殖后代的一种本能。迄今自然孵化广泛适用农村的养鹅户与小型鹅场。具体操作如下: 1.准备工作:(1)选择好盆、桶、筐或用砖围砌成孵化巢,底铺3~4厘米厚的净土,其上再铺干净柔软的垫草;(2)对抱鹅应驱除体外寄生虫;(3)每只抱鹅可孵化8~13个鹅蛋;(4)备好抱鹅的青绿饲料和玉米等混合精料;(5)磅秤;(6)记录本。 2.孵化期工作
禽类养殖技术
2024-12-20
0
鹅舍的消毒法
一、室内消毒 地面先清扫干净,再用2%热碱水或20%热草木灰水均匀洒一遍。墙壁用20%鲜石灰乳对3%的来苏尔溶液粉刷一遍。进雏前5~7天,对圈舍及器具,按每立方米的空间采用福尔马林25毫升、高锰酸钾12.5克混合熏蒸12小时,关闭门窗,封闭待用。 二、室外消毒 清扫干净,整修排水系统并认真消毒。工作服、帽、胶鞋等选用上述消毒剂消毒备用。鹅场和鹅舍门口设置消毒池,盛入规定浓度的消毒液
禽类养殖技术
2024-12-20
0
鹅舍的消毒方法
1.室内消毒 室内地面清扫干净后,用2%热碱水或20%热草木灰水均匀泼洒消毒。墙壁可用20%鲜石灰乳加3%来苏尔溶液粉刷消毒。进雏前5~7天,育雏室(包括垫料、网床和用具等)按每立方米空间采用福尔马林25毫升、高锰酸钾12.5克混合,熏蒸消毒12小时。 2.室外消毒 清扫干净,整修排水系统并认真消毒。饲、饮器具先用干净的水洗刷干净,再用菌毒杀、抗毒威、百毒杀等浸泡消毒后备用
禽类养殖技术
2024-12-20
0
鹅舍消毒二法
一、室内消毒 地面先清扫干净,再用2%热碱水或20%热草木灰水均匀洒一遍。墙壁用20%鲜石灰乳对3%的来苏尔溶液粉刷一遍。进雏前5~7天,对育雏室整个空间包括垫料、网床和室内有关使用的器具,按每立方米的空间采用福尔马林25毫升、高锰酸钾12.5克混合熏蒸12小时,关闭门窗,封闭待用。旧的特别是被疾病污染过的育雏室要反复消毒2~3次,才能进雏。 二、室外消毒 要清扫干净,整修排水系统并认真消毒
禽类养殖技术
2024-12-20
0
鹅舍怎样进行消毒
室内消毒 地面先清扫干净,再用2%热碱水或20%热草木灰水均匀洒一遍。墙壁用20%鲜石灰乳对3%的来苏尔溶液粉刷一遍。进雏前5~7天,对育雏室整个空间包括垫料、网床和室内有关使用的器具,按每立方米的空间采用福尔马林25毫升、高锰酸钾12.5克混合熏蒸12小时,关闭门窗,封闭待用。旧的特别是被疾病污染过的育雏室要反复消毒2~3次,才能进雏。 室外消毒 要清扫干净,整修排水系统并认真消毒
禽类养殖技术
2024-12-20
0
鹅脚趾脓肿
脚趾脓肿又称趾瘤病,系因脚趾底部及周围组织外伤破损后感染细菌所致.本病多发生于大型鹅.运动场或禽舍内地面粗糙坚硬,放牧时道路有较多石块、尖锐物等都可引起脚趾皮肤损伤,从而引发本病. 一、症状 患鹅脚底皮肤发炎,化脓肿胀,可见黄豆粒大至鸽蛋大脓肿.严重时,炎症可扩展至脚趾间组织、关节和腱鞘.在肿胀组织中,蓄积多量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炎性物可逐渐干燥,变成干酪样,或破溃后形成溃疡面.患鹅行走困难
禽类养殖技术
2024-12-20
0
鹅脂肪肝出血综合征防治
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是在长期饲喂高能低蛋白日粮而引起的禽的一种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以肝功能障碍、肥胖、种禽产蛋量下降为特征,严重的可因肝破裂而突然死亡。 本病在鸡特别是笼养蛋鸡的产蛋高峰期较常见。传统放牧饲养方式下,鹅不容易发生本病,但随着养鹅业饲养方式的改变,本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值得重视。 (1)发病原因。 鹅发生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原因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禽类养殖技术
2024-12-20
0
鹅育雏方式
按目前育雏方式可概括为传统育雏法和集约式育雏法。 1.传统育雏法。 传统育雏法又称自温育雏法,即利用鹅体的热能,鹅群依靠自身产生的热能取暖。一般采用鸭篮、箩筐、纸板箱、稻草囤等容器,其上加盖保温物品,通过增减盖物、垫料厚薄,或适时起身(用手拨散扎堆鹅群)等措施来调节温度。此法简便,但极其劳累,稍一不慎便使雏鹅因冷而挤堆,造成压死或压伤,鹅体绒毛受潮(起身时手掌有水),会造成“僵鹅”;常因受热
禽类养殖技术
2024-12-20
0
鹅肥肝的加工
一、工艺流程 宰前检验→屠宰→浸烫→脱毛→清洗→除头、颈、翅和蹼→冷却→剖腹取肝和去内脏→鲜肝分级处理→冷藏或冻藏。 二、操作要点 1.冷却。将脱毛后的胴体马上置于5℃温度下冷却18小时左右,使体表干燥、脂肪凝固、内脏变硬,以利于剖腹取肝。 2.剖腹取肝。将冷却后的肥鹅屠体放在操作台上,从鹅龙骨末端开始,沿腹中线向下作一纵切口,一直切到泄殖腔前缘。慢慢切开腹膜,使肝脏暴露出来,精心切割
禽类养殖技术
2024-12-20
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
8
下一页
尾页
随便看看
鹅高锰酸钾中毒及防治
0
鹅饲料的配制
0
鹅饲养技术
0
鹅链球菌病防治
0
鹅裂口线虫病防治措施
0
推荐排行
阅读排行
鹅裂口线虫病防治措施
0
鹅裂口线虫病防治
0
鹅螺旋体病防治
0
鹅蛋的自然孵化技术
0
鹅舍的消毒法
0